DNS(域名系统)是互联网的电话簿,将人类易于记忆的域名转换为机器可识别的 IP 地址。本文将介绍 DNS 的解析过程以及 DNS TTL(生存时间)值的概念。
1. DNS 解析过程
DNS 解析过程是将域名转换为 IP 地址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1 用户输入域名
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域名,例如 www.example.com
。
1.2 缓存查询
浏览器首先检查本地 DNS 缓存,看是否已有该域名的解析结果。如果缓存中存在有效的记录,则直接使用缓存的 IP 地址。
1.3 查询本地 DNS 服务器
如果缓存中没有相关记录,浏览器会向配置的本地 DNS 服务器(通常是 ISP 提供的 DNS 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
1.4 本地 DNS 服务器缓存
本地 DNS 服务器也会检查其缓存。如果找到了有效的记录,它会将结果返回给浏览器。如果没有,则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查询。
1.5 查询根 DNS 服务器
本地 DNS 服务器向根 DNS 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根 DNS 服务器不会返回最终的 IP 地址,而是返回负责该域名的顶级域名(TLD)服务器的地址(例如 .com
)。
1.6 查询 TLD 服务器
本地 DNS 服务器接着向 TLD 服务器发送请求,TLD 服务器会返回负责该域名的权威 DNS 服务器的地址。
1.7 查询权威 DNS 服务器
最后,本地 DNS 服务器向权威 DNS 服务器发送请求。权威 DNS 服务器会返回对应的 IP 地址。
1.8 返回结果
本地 DNS 服务器将 IP 地址缓存并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随后使用该 IP 地址建立与目标服务器的连接。
2. DNS TTL 值
2.1 什么是 TTL?
TTL(Time to Live)是 DNS 记录的一部分,用于指示该记录在 DNS 缓存中可以存活的时间。TTL 的单位通常是秒。
2.2 TTL 的作用
- 缓存控制:TTL 值决定了 DNS 记录在各级 DNS 服务器和客户端缓存中的存活时间。过低的 TTL 会导致频繁的 DNS 查询,增加 DNS 服务器的负担;而过高的 TTL 则可能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
- 提高性能:合理设置 TTL 值可以提高 DNS 查询的性能,减少延迟。
- 故障恢复:在域名更改或服务器故障时,较低的 TTL 值可以加快 DNS 记录的更新速度。
2.3 常见的 TTL 设置
- 短 TTL:通常为 300 秒(5 分钟),适用于频繁变动的记录,如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
- 中等 TTL:通常为 3600 秒(1 小时),适用于稳定的记录,如一般网站。
- 长 TTL:通常为 86400 秒(1 天),适用于不常更改的记录,如固定的邮件服务器。